查看原文
其他

专利纠纷未解,张锋与Doudna同获“小诺贝尔奖”

2016-03-25 叶水送 知识分子


盖尔德纳奖公布现场,张锋也在现场。图片来自Twitter


 | 叶水送


  


有关基因编辑技术CRISPR的专利纠纷,似乎早已让这一领域的先驱科学家博德研究所的张锋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詹妮弗·杜德纳(Jennifer Doudna)和德国亥姆霍兹传染研究中心的埃马纽埃尔·卡彭蒂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之间的关系降到冰点。但是最近一则获奖消息,或许可以弥合他们长久以来的嫌隙。


1CRISPR技术成为今年的重头戏


2016年3月23日,具有“小诺贝尔奖”美誉的加拿大盖尔德纳奖公布,张锋、杜德纳以及卡彭蒂耶“因将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应用于真核细胞所作出的努力”("for development of CRISPR-CAS as a genome editing tool for eukaryotic cells")而获得盖尔德纳国际奖。值得注意的是,盖尔德纳基金会谨慎地使用了“development”(发展),而不是“finding”(发现),也许这样避免了三人长期以来因谁最早发明CRISPR基因编辑技术而引起的专利纠纷。


与三人共同分享今年盖尔德纳国际奖的还有法国杜邦公司资深科学家菲利普·霍瓦特(Philippe Horvath)以及北卡莱罗纳州立大学副教授鲁道夫·巴郎格(Rodolphe Barrangou),此二人的获奖理由为“在确立以及描述细菌中原本用于免疫防御的CRISPR-Cas系统所做出的贡献。两周前,二人与杜德纳和卡彭蒂耶共同获得美国生物医学领域大奖阿尔珀特奖。


除了国际奖,盖尔德纳奖还有两个奖项。一个是国际健康奖(Global Health Award),授予给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NIH)的安东尼·弗契(Anthony Fauci),“因其在HIV感染研究领域做出诸多开创性的研究,同时对发展中国HIV治疗做出卓越的领导”。另外一个是怀特曼奖(Wightman Award),则授予加拿大公共卫生部门首席健康官弗兰克·普拉莫(Frank Plummer),他“因在非洲HIV传播方面做出开创性的研究,同时领导加拿大国立微生物实验室在SARS、流感以及埃博拉领域做出的贡献”获得该奖项。



张锋与杜德纳和卡彭蒂耶一同分享今年的盖尔德纳国际奖,这是目前为止三人首次共同获得国际大奖,希望未来这样的机会还有很多。


2三人共同获奖,各方反应不一


相比杜德纳和卡彭蒂耶两位获奖,张锋此次获奖让外界格外关注,这个奖项对他的意义自然非同小可。张锋也有些小开心,“荣获盖尔德纳奖是对我整个团队的高度认可,我也因能够与CRISPR领域的其他几位先锋学者一同获奖感到非常荣幸。”自CRISPR技术首次在2014年获得科学突破奖认可,杜德纳和卡彭蒂耶连连获得包括科学突破奖和阿尔珀特奖在内的国际科学大奖,而张锋则与诸多国际重要奖项失之交臂。此次获得盖尔德纳奖,无疑增加了张锋的信心。在公开的信息上,目前杜德纳和卡彭蒂耶似乎并没有对此次获奖发表任何评论。



埃里克·兰德(Eric Lander)带领的博德研究所在第一时间公布了这一消息,祝贺张锋获奖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网站同样也在第一时间报道这一获奖消息。


在盖尔德纳奖公布现场的张锋博士。图片来自Twitter


可能很多人并不了解,早在2015年盖尔德纳奖委员会就邀请张锋过去做一次重要的Talk,难道当时盖尔德纳奖委员会就开始在考察张锋?


在基因编辑技术CRISPR早期开发上,哈佛大学乔治·彻奇(George Church)教授的贡献可圈可点,但他仍然与诸多国际大奖失之交臂。


3愈演愈烈的CRISPR专利纠纷何时了?


三人共同获奖,是否意味着未来有关CRISPR专利的纠纷会到此为止?现实的情况并不妙,而且颇有愈演愈烈之势。原本张锋获在CRISPR专利上占据有利位置,现在可能会被削弱。张锋在申请过程中,被竞争对手认为采取了“非正当竞争手段”的快速通道,虽然晚申请专利,却率先获得CRISPR专利。目前,杜德纳仍在积极地争取CRISPR专利权,美国专利与商标局已于3月10日启动对CRISPR专利归属的干涉程序。


今年年初,Broad研究所所长Eric Lander发表在Cell上的论文,介绍CRISPR技术发现的英雄谱,Doudna以及这一领域其他学者称文章有失公允,随后掀起舆论风波。


据《自然》杂志报道,除非是两家机构自己达成妥协,CRISPR专利之争在短时间内不会结束。毕竟,即使美国专利与商标局做出裁决,失败的一方也会不断上诉,专利之争尘埃落定显然还遥遥无期。


盖尔德纳国际奖简介


盖尔德纳奖由盖尔德纳基金会颁布。1957年加拿大人詹姆斯•盖尔德(James Gairdner)创建盖尔德纳基金会,1959年开始授奖,每年颁发一次,每次评出3-6名获奖者,每名获奖者将分别获得10万加元的奖金(约合49万人民币)。截止到2012年,该奖项300多名获奖者中已有72名获奖者,也获得诺贝尔奖,因此该奖项有“小诺贝尔奖”之美誉。


(责任编辑 陈晓雪)


近期热文

独家 | 华人科学家张锋被排出科学大奖?

穿越200年前,疫苗疗法是怎样诞生的?

JAMA最新报告:不接种,患麻疹和百日咳风险增加

图说 | 疫苗如何拯救世界?

动图说疫苗 | 保障安全,冷链创新不可少

饶毅:双头连体姐妹,背后有怎样的科学?

前沿 | 中国学者发现遏制肿瘤新途径

耶鲁校长苏必德:情商并非通向完美世界的钥匙



知识分子,为更好的智趣生活。


关注请加微信号:the-intellectual或长按下方二维码。投稿、授权事宜请联系:zizaifenxiang@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